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注册 登录
×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8|回复: 0

含水层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1

帖子

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3
发表于 2022-9-21 16:0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水文地质参数是确定地下水模型的基础和关键,这一阶段就是通常所说的地下水逆问题,也称水文地质参数反演。水文地质参数包括渗透系数、给水度、贮水率等,其中渗透系数最为重要。
考虑到非均质渗透系数场的反演估计通常会导致的高维问题,高维参数受制于维数灾难问题。渗透系数场的维度取决于网格剖分程度,后面的数值算例的维度为(51 \times 71=3621),为了在可接受的计算时间内解决高维参数反演问题,通常需要对渗透系数场进行表征(概化和降维)。这篇文章介绍常用的非均质表征方法。
为了方便后续的方法介绍,先简单设计地下水模拟算例:
考虑非均质各向同性承压含水层,含水层水流运动为稳定流。研究区大小为 12.5 [L]×17.5 [L],离散为 51×71的均匀网格(网格尺寸为 0.25 [L] ×0.25 [L])。含水层厚度为 1 [L]。南北边界为二类隔水边界,东西边界为定水头边界,水头分别为 6 [L]和 5 [L]。
分区法(zonation method)

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常用的含水层非均质性表征方法——分区法: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,假定各分区内的含水层均质(即:每个子区域内水文地质参数为固定值),分区之间含水层非均质。
假设将含水层分为3个参数分区(zone-1,zone-2,zone-3)
Zone idK value (m/d)
Zone-14.5
Zone-215.5
Zone-310.0



图1 分区法示意图

分区法的模型实现相对简单,因此在场地模型和矿山水文地质等领域仍是主要的方法之一。当研究区不大且分区数目足够的情形下,分区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出渗透系数的非均质性。但是,分区法对建模者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要求较高,分区具有较大的主观性。
向导点法(pilot point method)

向导点法是利用向导点处的渗透系数值进行插值运算,从而得到整个场地的渗透系数场。
假定存在12个向导点,这里可以练习下利用表格所列的向导点数据(x, y, K_value)得到渗透系数场[1]
pp idrowcolumnX坐标Y坐标K_value
1351.12512.1258.81
23256.12512.1255.89
334511.12512.1255.23
436516.12512.1254.25
52351.1257.12510.36
623256.1257.1258.94
7234511.1257.1256.83
8236516.1257.1255.16
94351.1252.1252.59
1043256.1252.1259.22
11434511.1252.1253.88
12436516.1252.1257.24



图2 利用指数型变差函数得到的渗透系数场

在地下水正问题中,就是选择适合的插值算法(比如kriging方法)得到如图2的渗透系数场,该渗透系数场作为地下水模型的输入参数。图3是利用flopy得到的渗透系数场以及向导点示意图。



图3 渗透系数场及向导点示意图

向导点法通常需要结合地质统计类方法进行,对于确定性模型需要连接Kriging等插值方法,对于随机地下水模型则需要结合地质统计随机建模方法(比如Sgsim等方法)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上述利用向导点方法计算变差函数和利用Kriging插值的过程中,未考虑渗透系数场通常是满足对数正态分布的特点,这是不合适的。正确的方法是对K_value列进行处理,得到 ln(K_{value}),然后进行处理。
相较于分区法,向导点法考虑了空间相关性,渗透系数场更为合理,具有空间连续性、可迁性等特点,但是模型实现较为困难,需要建模者兼具地下水数值模拟和地质统计学模拟的相关知识。
Karhunen-Loѐve展开方法

假设渗透系数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,且满足二阶平稳假设(这个条件通常是满足的) ,其变差函数为:
\gamma_{lnK}=\sigma^2_{lnK}exp(\sqrt{(\frac{x_1-x_2}{\lambda_x})^2+(\frac{y_1-y_2}{\lambda_y})^2})
其中, (x_1,y_1) 和 (x_2,y_2) 是任意两个位置, \lambda_x 和 \lambda_y 是相关长度。假定含水层 lnK 均值为2.0,方差为0.5,\lambda_x 和 \lambda_y 分别为6[L]和3[L]。
这里,我们运用一种主成分分析方法(Karhunen-Loѐve展开方法,KLE方法)参数化对数渗透系数场[2], lnK 可表示为:
lnK(x,y)\approx ln\bar{K}(x,y)+\sum_{i=1}^{N_{KL}}{\xi_i\sqrt{\tau_i}}s_i(x,y)
其中, ln\bar{K}(x,y) 是对数渗透系数场的均值, \xi_i 是独立的标准高斯正态分布变量, \tau_i 和 s_i 分别是特征值和特征函数。 N_{KL} 为KLE方法的展开项数,项数越大,能够保留更多的渗透系数场的不确定性。对于本算例而言, N_{KL}=200 时能保留渗透系数场 96.7% 的非均质性特征。



图4 利用KLE展开生成的渗透系数场

% Karhunen-Loѐve
clear all;clc
% Size of domain
Lx = 17.5;
Ly = 12.5;
% Discretization
dx = 0.5;
dy = 0.5;
n = Ly/dy+1;   % row number
m = Lx/dx+1;   % column number
% Correlation lengths
lambdax = 6;
lambday = 3;
% Field mean and variance
MeanY = 2.0;
VarY = 0.5;
% Correlation function
C = nan(m*n,m*n);
x = nan(m*n,2);

for i =1:m*n  
    a=rem(i,m);
    b=fix(i/m);
    if(a==0)
        x(i,1)=(m-1)*dx;
        x(i,2)=(b-1)*dy;
    else
        x(i,1)=(a-1)*dx;
        x(i,2)=b*dy;
    end
end

for i = 1:m*n
    for j = 1:m*n
        C(i,j) = VarY*exp(-(abs((x(i,1)-x(j,1))/lambdax)+abs((x(i,2)-x(j,2))/lambday)));
    end
end
% Calculate 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
kl_num = 200;          % number of KL terms that are preserved
[A1,B1] = eigs(C,kl_num); % returns the k largest magnitude eigenvalues.
rng(1001,'twister') % 保证每次以seed=1001的情形下的随机数是相同的,便于模型复现
kl_term = randn(kl_num,1);
Y = MeanY + A1*sqrt(B1)*kl_term;
ratio = cumsum(diag(B1)) / (m * n * VarY);
kle_percentage = ratio(end);
figure
contourf(0:dx:Lx,0:dy:Ly,reshape(Y,m,n)',10,'linestyle','none')
xlabel('x');
ylabel('y');上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渗透系数场降维方法。近些年基于深度学习的降维方法逐步涌现(比如VAE, CVAE, GAN等等),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。
参考


  • ^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刻画渗透系数 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563466616
  • ^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的贝叶斯监测设计与参数反演方法 http://cdmd.cnki.com.cn/article/cdmd-10335-1017071503.ht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 黑客通

GMT+8, 2025-10-12 03:59 , Processed in 0.105607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20, LianLian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